線上搜尋書籍、章節、期刊論文及報告

會議論文

尋找調適非華語學生中文課程的路徑:前線教師的視角

  • 尋找調適非華語學生中文課程的路徑:前線教師的視角
  • 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 (201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台灣)
    • Hong Kong
    • 1997.7 onwards
    • 未指定或無法歸類
  • 有關中文二語的教學研究,世界各地在教材和教法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無論開發教材或探索有效的教學途徑,都必需一個目標清晰的課程,做為教與學的規範,以致評量學習成果及教育資歷的依據。過去十多年,中文二語教學在香港漸趨多元化,外籍學生有學習讀寫繁體字而聽說粵語者,也有學習讀寫繁體字而聽說普通話者,甚或學習讀寫簡化字而聽說普通話者,學習中文的媒介語言完全視乎入讀學校的取向而定。對只是過境香港的外籍學生而言,學習中文與升學和就業的關係或許不大;但對在香港出生和打算在香港長期生活的外籍學生來說,能否學好中文,影響則極其深遠。按 2016 年中期人口統計報告,香港的外籍少數族裔主要包括菲律賓人、印尼人、白人、印度人、尼泊爾人、巴基斯坦人、泰國人和日本人等,各佔總人口 2.5% 至0.1%不等,這些家庭語言並非中文的少數族裔學生為數一萬多人,就讀於不同的本地學校。除了應付日常生活外,中文還是這些學生在香港升學和就業必須跨越的門檻。隨著少數族裔的人口逐步增加,如何處理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育問題越趨迫切。要徹底解決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育問題,社會輿論對設置中文二語課程有強烈的呼聲,因為學校難以在非華語學生身上實以中文為母語的語文課程原則、策和建議。本來非華語學生學習一些基本的中文口語,已經可以用中文與人溝通,掌握「基本人際溝通能」,但要運用中文學習其他知,卻要增加大量語彙,並培養和心智發展相應的讀寫能,才能達致「認知學術語言水平」。本文關注的是,如何在中文二語課程闕如的情況下,提高學生發展認知學術語言的效能。雖然輿論沸沸揚揚,直接面對教學考驗的始終是前線教師。為此,通過訪問教師所得的啟示,本文建議在非華語學生中文課程中結合小學常科的相關學習內容(例如:個人、家庭、學校、社會事物等),為調適非華語學生中文課程作嶄新嘗試。 Copyright © 201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中文
  • 會議論文
  • https://bibliography.lib.eduhk.hk/tc/bibs/fd4d6a7d
  • 2019-06-06

Copyright © EdUHK Library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