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erence Papers
適時反饋, 各方滿意:從課程督導考察報告看香港教育學院中國語文沉浸課程的成效
- 適時反饋, 各方滿意:從課程督導考察報告看香港教育學院中國語文沉浸課程的成效
- 第十八屆國際語文教育研討會:語文教育的前瞻 (2004: 香港教育學院,香港,中國)
-
- China
- Hong Kong
-
- 1997.7 onwards
-
- Unknown or Unspecified
- 語言環境對第二語言的學習是相當重要的。香港教育學院自1995年開始舉辦中國內地普通話沉浸課程,至今已踏入第九年了。參加學員人數由23人增至約300人 (2000-2001年)。課程為期由四周而至六周、九周甚至整個學期16周。學習內容最初為純語言的學習,後來加入文化考察、語言調查,2002年有些沉浸課程更滲入學校體驗。上課模式已由簡單的語言學習發展至「多元的與當地社會融和的互動學習」。課程對象95年只為普通話科學員而設,至今已擴展至中文科學生。課程性質也由選修不帶學分逐漸演變成必修帶分單元。課程舉辦地點最初是北京,後來陸續開發大陸其他城市,如長春、南京、西安等。 開辦境外沉浸課程最大的難題是如何保證課程能順利完成,並令參加學員、承辦院校以及我校等各方面都滿意。一般修學後問卷調查、學員返港座談等措施雖然可以藉此瞭解課程運作的長短,但往往「事過境遷」。所得結果雖然可以作為將來舉辦同類課程參考,但未能惠及已修畢課程的學員。鑒於此,本校自課程開辦之初已有領隊隨行,後期則有督導之設。課程督導扮演參加學員與承辦院校間的中介角色,在課程中期實地收集處理學員 (及院校) 意見。這種「適時反饋」往往能令「各方滿意」,提高課程成效。
- 論文發表於「第十八屆國際語文教育研討會:語文教育的前瞻」
-
- Chinese
- Conference Papers
- https://bibliography.lib.eduhk.hk/bibs/935369fc
- 2016-02-17
Recent Conference Papers
共同成功: 促進香港主流和非主流學生的福祉及學校與社會參與Conference Papers
語料庫在提升古代漢語教學效果中的角色Conference Papers
紀行致遠:香港融合教育回顧與展望Conference Papers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emotion regulation intervention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in Canada and Hong KongConference Papers
What we learnt from training Hong Kong teacher leaders about national educational system and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Conference Papers
Closing the learning gap for ethnic minority children: A case stud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Hong KongConference Papers
Supporting teacher leadership and growthConference Papers
Teaching Hong Kong literatureConference Pap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