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論文
拼音與直音:突破語音關的“普教中”識字教學策略
- 拼音與直音:突破語音關的“普教中”識字教學策略
- 第七屆漢字與漢字教育國際研討會 (2017: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臺灣)
-
- Hong Kong
-
- 1997.7 onwards
-
- 未指定或無法歸類
- 2000年起,香港的課程改革倡議用普通話教中文,根捧統計,至今已有半數以上中小學校正在推行。論者認為,“普教中”不但是教學語言的轉換,也是課程、教材、教法以至評估的更新。這項變革牽動中小學語文課程的校本設置,在教學層面上,也對教師的課堂語言及教學策略的運用,提出因應調整的要求。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香港的小學過去大多採取隨文識字的教學模式,通過課文學習,讓學生認識字詞的形音義,進而理解文本,訓練閱讀的能力。由於此前的語文課以粵語授課,識字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詞彙,以他們日常生活中習得字詞的語音或語義為基礎,連繫要學的字形,能較容易掌握生字和新詞。中文科改以普通話為教學語言,因為切斷晰語音層面的勾連,低年級學生便無法利用心理詞彙貫通字形、字音和字義的優勢識字;加上學生生活中缺乏普通話語感,學習字形與字義的同時,還得記憶陌生的語音,既形成新的難點,也加重了學習負擔。 這些年來“普教中”的先導學校參考內地、臺灣等地區的教學經驗,以漢語拼音作為輔助學生識字的工具。不少學校為此設置校本拼音教程,讓學生集中能在較短時間內把拼音通學一遍。語文教師在課上也不斷嘗試摸索,運用拼音教學字詞。觀課所見,教師在實踐中已就拼音識字發展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包括讓學生粗通拼音,邊學邊用;語文課上調動運用,從課前預習讀音,到課上自行拼讀字詞﹝個人或小組合作﹞;利用拼音記音、自我正音;定期和系統復習拼音等。不過,也有部分教師對語文課上運用拼音識字似乎還不夠重視,對相應的教學策略也未適當掌握,識字教學的效能可再提升。 “普教中”推行已十多年,因教學語言改變,識字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有所轉移,但有關的教學對策的探討不多。本文主要從檢視目前學校的實踐經驗及成效切入,通過借鑒不同地區的中文識字教學方法和研究成果,建議引進音節教學的直讀法、漢字標音、以獨立或隨文兩種方式拼讀字音等方法,藉此探尋一套適用於香港普教中情境,能有效突破語音難關,並能促進識字效能的教學策略,供學界參考。
- 論文發表於「第七屆漢字與漢字教育國際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臺灣。
-
- 中文
- 會議論文
- https://bibliography.lib.eduhk.hk/tc/bibs/5d76765b
- 2017-08-09
最近的會議論文
共同成功: 促進香港主流和非主流學生的福祉及學校與社會參與會議論文
語料庫在提升古代漢語教學效果中的角色會議論文
紀行致遠:香港融合教育回顧與展望會議論文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emotion regulation intervention for preservice teachers in Canada and Hong Kong會議論文
What we learnt from training Hong Kong teacher leaders about national educational system and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hina會議論文
Closing the learning gap for ethnic minority children: A case stud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Hong Kong會議論文
Supporting teacher leadership and growth會議論文
Teaching Hong Kong literature會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