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for books, chapters, journal articles and reports.

Conference Papers

南亞裔學童粵語口語發展與中文第二語言學習

  • 南亞裔學童粵語口語發展與中文第二語言學習
  • 海上絲綢之路的漢語研究國際論壇 (2017: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
    • Hong Kong
    • 1997.7 onwards
    • Primary Education
  • 近年香港少數族裔學童的中文學習備受各界關注。文獻顯示他們經常受到中文能力不足而限制了中小學教育以至日後進修的途徑。當少數族裔學童入讀以粵語為教學語言的主流學校之後,能否駕馭作為第二語言的粵語,成為他們學習成功的關鍵。 本文將報告三十位南亞裔學童小學三年級在一年之間的粵語口語發展與轉變。口語能力測試的重點是詞彙、語法以及敘述能力三個向度,使用了標準化測試工具「香港兒童粵語口語能力量表」中的三個分測驗 : 名詞表達、語法理解及故事重述。另外我們也調查了學童的語言背景以及在不同場所的語言運用。結果顯示,在第一次測試中,所有小三學童在三個分測驗中的表現都遠低於常模的年齡期待值,名詞表達能力與期待值的落差最大,部分學童是低於五歲半常模。在一年之後,學童的語法理解及故事重述都有顯著進步,特別是在語法方面的名詞組和複雜句理解,以及故事重述中的參照指涉標示。但是多數受試學童在名詞表達測試中沒有任何進步,許多與本地文化關係密切的詞彙,如粽、蘿蔔、茶葉等,即使在測試後允許使用英語補充,也無法正確說出名稱。在判斷涉及否定詞的語句時,也有相當困難。以上的結果呈現出南亞裔學童的粵語學習是與本地學童的第一語言發展是有明顯不同的發展軌跡。 另一方面,南亞裔學童語言運用調查的結果顯示,他們在家中是以南亞族語為主(65%),在鄰舍以及學校教室外的互動則是使用英語 (33%-42%) 和南亞族語 (38%-34%),粵語的角色相對的低 (29%-24%)。由此可見,粵語在南亞裔學童的日常生活中並沒有明確的功能與地位。以全美外語教學委員會 (ACTFL) 的《全球外語學習標準》來看,這些學童的粵語 / 中文學習,在貫連 (connection) 和社群 (community) 這兩個維度有明顯的不足;許多學童在離開了教室後,英語、南亞族語是他們的主要溝通工具,中文學習形同孤島。所謂沉浸式學習只是空中樓閣。有關當局必須正視少數族裔學童的獨特語言學習環境生態,以學習者為中心,建立一個真正多元多軌的中文為第二語言課程,使得少數族裔學童能夠透過中文,連結不同場所生活與學習經驗的功能,融入社群。
  • 論文發表於「海上絲綢之路的漢語研究國際論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國。
    • Chinese
  • Conference Papers
  • https://bibliography.lib.eduhk.hk/bibs/c5d7287e
  • 2017-11-13

Copyright © EdUHK Library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