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現有的針對香港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材存在數量有限, 質量參差不齊的問題。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在編寫和評估方面缺少理論指導相關。 因此, 為了達到系統且客觀的瞭解現有非華語中文教材的優缺點、 提升非華語學生中文教材的編寫水平,筆者參考了中文二語教材編寫和評估的理論、 原則及相關框架, 建構了適用於香港非華語學生中文教材編寫和評估的理論框架, 即《非華語學生中文教材編寫和評估框架》 。研究同時將框架應用於實踐中, 具體表現為: (1) 根據框架的指引, 評估現有的三套非華語中文教材, 並根據所得結果對框架的內容進行修訂; (2) 根據框架的指引, 編寫適用於課後補習性質中文輔導班的教材並邀請相關領域的前線教師、 專家和學者對教材內容進行評估, 依照評估所得的結果, 進一步修訂和優化框架內容, 從而構建最終版本的框架。研究結果顯示, 依照框架編寫的自編教材內容排布科學, 能夠得到前線教師、 專家及學者的認可。 本研究構建的框架能夠幫助前線教師、 專家及學者編寫和評估針對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教材。 因為, 非華語學生長期居住在香港社區, 且主要來自於南亞國家,所以框架同時能夠為豐富地域化的教材評估標準做貢獻。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