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以及近十年來各種引才計劃的持續實施,大批海歸人才歸國創新創業。大學成為高層次人才集聚的重要領地,他們的生存樣態和學術職業發展備受關注。已有研究側重考察回到中國內地的海歸學者,而鮮有研究關注選擇在香港從事學術職業的內地海歸人才。這群擁有多元教育背景的內地學者如何在中西合璧的香港高校發展其學術職業是本研究的焦點所在。本研究以香港X大學和Z大學中的內地教師為研究對象,分析教師的學術合作網絡形成過程及其結構特徵,從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來考察其科研生產力情況,並探討合作網絡與科研產出之間的關係。本研究採用文本分析法梳理了香港政府和高校的人事制度及科研基金政策;採用履歷分析法甄別所有符合研究條件的港校內地教師並確定研究對象和方案;通過訪談21位教師勾畫其學術合作網絡特徵;採用文獻計量法考察了56位教師的科研產出特徵。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結論:第一,香港高校內地教師擁有跨國界、跨機構的多元學術合作網絡。其學術合作網絡存在明顯的學科差異,相較於人文社科領域的教師,理工領域的教師合作比率更高且篇均合著者數量更多,跨地區、跨國界合作非常顯著,醫學尤其突出。第二,港校內地教師的論文發表以國際核心期刊為主,主要為英文,人文學科教師同時發表少量中文論文。教師的科研產量較高,且來港後科研產出數量有顯著提升;科研產出質量較高,八成以上的論文都發表在Q1、Q2分區期刊中。第三,港校內地教師的科研產出數量隨著專業年齡的增長而波動上升,專業年齡在科研產出質量方面影響不大。教師的科研合作有助於科研發表數量的增多,期刊論文的影響因數分別與論文合著者數量和合著者國際化程度呈正相關。本研究揭示了港校內地學者的學術合作網絡特徵和科研成就及其貢獻,為研究香港和內地學者之間的學術關係以及學術人才環流現象拓展了思路。質性和量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更全面地展現了學術人才科研合作網絡與科研生產力之間的內在關係和發展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