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浪潮,跨境高等教育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中國內地學生選擇了出境求學。自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內地赴港求學人數已超10萬。這批赴港求學的人員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在香港高校獲得博士學位,最終回到內地高校工作,本研究將其稱之為港歸教師。近年來,海歸教師群體成為研究的一個熱點,但鮮有研究關注港歸教師。作為內地高校教師中既不同於海歸教師,也有別於本土教師的群體,他們在內地學科組織發展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管理與服務中發揮著何種作用,他們對於學科發展有著怎樣的思考,本研究將以教育學科為例,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本研究採用履歷分析法梳理了港歸教師的基本情況及其在學術工作上的表現; 採用訪談法考察了港歸教師在香港的求學情況與回歸內地後的學術工作實踐,歸納了他們對於內地教育學科發展的思考; 採用文獻計量法考察了港歸教師的學術發表情況。得出以下結論:第一,港歸教師主要受香港高校的國際化程度、文化傳統、地理位置、獎學金制度和修業年限等因素影響而選擇前往香港求學,同時在就業市場、人才競爭力、家庭和社會融入等因素的作用下回歸內地。第二,港歸教師的特殊性體現在其學術特徵、行為特徵和回歸特徵上。從總體上看,該群體在從事學術職業時的國際化程度較高,能適應國內外兩種發表規則;與內地聯繫緊密且對中國文化認同度高;有明晰的回歸意願與良好的回歸準備。第三,港歸教師在推動學科組織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管理與服務的國際化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這是其依靠跨境人力資本和跨境社會資本獲得的學術職業發展優勢,也是國際化人才面臨競爭性壓力而採取的學術策略。第四,港歸教師認為,內地教育學科應在研究範式和學術人員多元化的基礎上,發展扎根於本土的中國的教育學科。在此過程中,港歸教師應堅持立足於本土並向國際延伸的理念與優勢,把握好作為中國研究者的本土視角和身份,警惕過度國際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本研究揭示了內地教育學科港歸教師的學術實踐及其作用,從港歸教師的角度探討了內地教育學科發展的路徑,為教育學科吸納多元化背景主體參與學科建設的實際效用與發展方向提供了參考,豐富了我國高校教師群體的相關研究。